在这种局势下继续思考,雕花多了,反而可能沉迷于熟练度带来的低算力优势,造成自己有天赋、睿智、通透的假象,拒绝离开当前熟练度的区域,被困于当下的过拟合成瘾(实然上表征为舒适度成瘾、范式依赖、包容性不足)中,并通过劣化、污名化、攻击更高阶的知识和信息,拒绝认知的提升。
这很反差,【不断思考】会诱发【认知停滞】,由于决策和实践是被认知指导、束缚的,那么实际上就产生了“无法改变自己”,【生长停滞】了。
很多人,无论其受过多好的教育,以及其多么好学勤思,在25岁或略晚的时候,就开始化为一种重复、固执、肤浅而傲慢的灵魂,就是这个原因。
思考的质变,乃至认知的质变,需要非对称性(也称为非对称关系,Asymmetric relation)作为燃料。
我们把自己当前的思考和认知的区域视为一个小空间,这个小空间内部规则和元素的过拟合和自洽是完备的,但是小空间以外,更广阔的天地下,一定有大量的,与当前小空间规则元素欠拟合的元素,这种欠拟合代表了,我们当前认知的规律还有可能是某个层次的表征而非本质,那么寻找相对大空间的欠拟合样本,用【非对称性】激活当前认知的不自洽,从而发现更本质的规律或图式,就会消除范式依赖、提升包容性、打破舒适度成瘾,并用更有自驱力的多模态范式、包容与进步、探索成瘾替代。
这个过程通常需要很多非对称样本,这个过程的结果,人们称之为【涌现】,小而有力的涌现,被称为顿悟、尤里卡(εὕρηκα);大而本质的【涌现】,被称为悟道、开悟。
一句话以言之:
高阶抽象消除非对称性,把过拟合的内在与欠拟合的外在,进化为拟合的内在。
这个过程可以反复迭代。
寻找非对称性的一般方法,包括:实践、更换环境/地缘、对非熟悉领域的调研、对非所在人群言行的观察和归纳、对现实真实案例的全面分析等等。
供参考。
